珍珠泉 安阳县位于殷商故地,是豫北大地的一颗璀璨明珠,幅员面积1201平方公里,西部是山区,东部是平原,下辖11镇10乡,608个行政村(居委会),总人口94.17万人,耕地面积107万亩,是河南省首批经济管理扩权县之一。这里交通便利,经济发达,资源丰富,环境优越,文化厚重,是中华民族文化发祥地之一。今天的安阳县,正以全面开放的政策、优质高效的服务、宽松优美的环境、快速腾飞的气势吸引着海内外客商和游客前来投资兴业与旅游观光。 安阳县素有“豫北冲要、四省通衢”之称,京广铁路、京港澳高速公路、107国道和在建的石武高速铁路客运专线纵贯南北,南林高速、在建的山西中南部铁路通道横穿全境,南距郑州新郑国际机场180公里,北距邯郸码头机场仅30公里,是中部地区新的交通枢纽和区域性物流中心;全县境内现已探明的矿物质有9大类36种之多,其中铁矿石、石英石、煤炭、霞石正长岩会储量在河南省占重要地位;县内名胜古迹荟萃,风光独特优美。现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处,省级11处。有被称为“小南海文化”的小南海原始人洞穴遗址;有驰名中外的“中国第一华塔”唐代修定寺塔;有被誉为“民间雕刻百科全书”的万佛沟支堤塔林;有被称为“河朔第一古刹”的佛教圣地灵泉寺;有东汉时期修建的古邺大夫西门豹祠;有贯穿6000年华夏文明史的渔洋文化遗址;有“碧野幽谷、世外桃源”之称的赵河生态风景区;有被誉为“灵山圣水转花楼”的迄今保存完整的古建筑长春观;有清末广西、广东巡抚马丕瑶的故居“马氏庄园”;曹操高陵在安阳县西高穴的考古确认,轰动海内外。 综合经济实力快速提升 安阳县坚持科学发展观,以“构建和谐安阳县,争创经济前十强”为总体目标,按照做强工业、抓好农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的工作思路,大力实施“工业振兴”工程和农业综合发展改革引领试验区建设,呈现出工业经济迅猛发展、农业转型升级日渐“蝶变”、综合经济实力明显提升的新变化。2010年,全县生产总值完成284.8亿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0.03亿元,总量居全省第14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36.6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298.5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931.6元,综合经济实力在中部百强县(市)排名第二十三位。 近年来,为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安阳县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规划建设了1个省级循环经济试验区、2个省级产业集聚区,8个市级专业园区,形成了“三区八园”的产业布局,全力将东部平原建成产城互动、互融、互促的开放型、现代化产城一体区,打造安阳市副中心城市和安阳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将西部山区建成“南北生态建设带”和“精品旅游观光带”,初步形成以钢铁冶炼、煤焦化工、水泥建材、冶金辅料、机械制造、针织服装等为主导产业体系的循环经济试验区。目前,安阳县产业集聚区成为省级民营科技园区,沙钢集团永兴钢铁公司入选“全国制造企业500强”,6个乡镇入围全省百强乡镇,是全省入围乡镇最多的县之一,其中水冶镇实现百强乡镇“五连冠”。 安阳县还在创新农业改革上进行了有益尝试,按照稳粮保供给、增收惠民生、改革促统筹、强基增后劲的发展思路,在该县东部5个乡镇规划建设了农业综合发展改革引领试验区,探索引领生产发展、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农业综合生产改革新模式,创造成功新经验,切实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强农业核心竞争力,引领全县农业转型升级。2010年,全县蔬菜种植面积达19万亩,其中,高效农业达8万亩;粮食生产实现“七连增”,总产达67.2万吨,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 工业经济转型升级 随着产业集群的不断形成,技术创新体系的日臻完善,安阳县已经成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热土、新型经济聚集的隆起带。2010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169.4亿元,增长18.1%;实现利润61.6亿元,增长22.4%。 近年来,为加快工业经济发展步伐,该县大力实施了“6321”工程,即围绕做大做强钢铁冶炼、煤焦化工、水泥建材、冶金辅料、机械制造、针织服装6大支柱产业,着力打造精品钢、煤化工、水泥建材3个千万吨级生产基地,煤焦油深加工、冶金辅料2个全国品牌基地,建设晋冀鲁豫地区最大的针织、纺织、服装生产和加工基地,力争早日跨入全省经济十强行列。这一工程的实施,不仅延伸了产业链条,还为全县经济发展注入了勃勃生机。 该县还着力优化工业结构,先后投资81.9亿元,实施工业项目188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34个,投产项目137个。沙钢永兴特钢棒材、汇丰管业无缝钢管、博盛棒材项目实现了由“钢”向“材”延伸;顺成苯加氢、汇星不锈钢装饰管项目填补省、市同行业空白;利源和顺成捣固焦项目、中联水泥日产5000吨新型干法熟料生产线建成投产,宝舜煤焦油深加工项目基本建成。全县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43.9%。同时,该县还成功举办安西循环经济试验区高层论坛,编制了试验区总体规划,并完成新东产业集聚区16项专项规划编制,完成征地7000余亩,签约重大招商引资项目12个,金额近90亿元;县产业集聚区完成投资46.7亿元,新建15个基础设施项目、11个亿元以上工业项目,建成园区道路24.7公里,整体工作处在全省第一方阵。 招商引资方兴未艾 近年来,安阳县把招商引资作为拉动县域经济的一项战略部署,通过加大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县内投资环境、扩大招商引资渠道等有效举措,切实构建大招商、招大商的工作新格局,形成全县上下抓推进、全民抓招商的良好氛围。2010年,全县实际引进市外资金81.82亿元、利用外资1978万美元;共引进域外资金项目149个,合同资金超亿元的项目31个,实际到位资金超亿元项目12个。 为使招商引资工作取得新突破,安阳县强力实施了“365”工程,并通过突出“三个抓”,实现“六个新突破”,推进“五个"三"”工作法,促使招商引资工作扎实开展。“三个抓”即:招商引资要抓紧、抓实、抓好;“六个新突破”即:在抢抓机遇上实现新突破、在完成目标项目提升上实现新突破、在创新方式丰富内容上实现新突破、在跟踪服务优化环境上实现新突破、在责任落实项目落地上实现新突破、在奖优罚劣科学奖惩上实现新突破;“五个"三"”工作法即:在招商方式上做到突出“请进来”招商、产业集聚区招商、专业对口小分队招商。在招商主体上做到招商谈判以企业为主、联络渠道以民间和商(协)会为主、引导服务以县乡为主。在招商地域上做到境外方面招商亚洲为先、亚洲招商港台为先、各类客商华商为先。在对内招商上以加快承接产业转移、加强与央企合作、搞好技术和人才引进为重点;在工作推进上实行县、乡、村“三级抓”。通过这项招商战略的实施,带动了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促进了工业经济的健康发展。 今年,为推进了全县经济建设的蓬勃发展,安阳县推出 “1+5”工作机制,由县四个班子主要领导共同组成安阳县总调度会议,以会议的形式对全县各项工作进行总调度。全县按工作性质成立了安西循环经济试验区建设指挥部、安阳新东产业集聚区建设指挥部、招商引资指挥部、投资融资指挥部和文化旅游发展指挥部,分别指挥和调度一个方面的工作。在此基础上,该县还积极营造“一盘棋”招商格局,明确招商引资主体,实行“2+21”新机制,即:以2个产业集聚区和21个乡镇为招商主体,并将招商引资项目全部规划到2个产业集聚区和曲沟、韩陵、伦掌、柏庄4个专业园区,把投产后形成的产值和增加值全额计入招商的乡镇,实现的地方税收80%转移支付引进项目的乡镇,20%用于产业集聚区基础设施建设,从而降低了投入成本,扩大了集聚区规模,优化了服务环境,提高了经济效益。 “广植梧桐树,群凤入巢来”是安阳县招商引资带来的明显变化。县委、县政府通过不断加大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的基础上,还坚持把优化投资环境当做“生命线”工程来抓,开辟项目建设“绿色通道”,对县内所有投资项目,全部纳入联动机制,并享受由县委、县政府领导牵头、相关职能部门共同参与的链条式服务。同时,还为每个项目定一位负责的县级领导、派一名服务联络员、送一张温馨服务卡,实行“跟踪式”和“保姆式”服务,努力营造亲商、爱商的良好氛围。目前,中联水泥、福建天纶、浙江东伟、广东百征等央企及沿海发达地区资金、产业成功落户安阳县。 文化旅游业蓬勃发展 文化旅游业是安阳县的新型产业,也是安阳县实施文化旅游带动战略的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近年来,为使文化旅游业实现产业特色化、建设项目化、发展品牌化,安阳县通过政府投资和吸引民间资金等多种方式,先后投入3.5亿元,对马氏庄园、珍珠泉、马鞍山、金龟生态休闲山庄等历史文化资源进行挖掘、保护和利用,形成了文化旅游产业集聚区,吸引了一大批外地观光游人和电影人。《孔雀》、《兵变一九三八》、《西门豹》、《今生欠你一个拥抱》、《山奴》、《马氏庄园》等影视剧的拍摄基地都选在了安阳县,大大提升了安阳县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为促进旅游景区提档升级,安阳县还高标准编制了文化旅游发展规划,建立完善了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领导体制和机制,并对小南海、灵泉寺、马鞍山、二龙山、漳河度假等旅游景区进行了资源整合,建起了千亩核桃观光园、洞庭宾馆、观景亭等配套实施和互动游项目,设立了“明清一条街”、民俗馆、展厅和参观环廊、观景亭、竹式别墅等人文景点,使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联姻”,初步形成了峡谷漂流、山岳避暑、溶洞探险、宗教朝觐、农庄体验及休闲娱乐等旅游产品体系,让每个景区都有听头、有看头、有玩头,产生了“1+1﹥2”的喜人效果。 旅游业和特色农业有机结合是安阳县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新亮点。县委、县政府先后完成马鞍山环山公路、九龙山、灵泉寺等10条旅游公路建设,并在旅游公路两旁建成百亩花椒园、百亩苹果园、百亩杏园、百亩梨园、百亩甜柿园、观光农业长廊等景观,将各景区巧妙串联,让游客充分享受“一路风光美如画、处处风景赛江南”的旅游特色。同时,该县还积极参加“中国安阳旅游推介会”、第三届华北旅游交易会、许昌三国文化周等旅游推介活动;组织马氏庄园、珍珠泉、小南海景区,参加了全国五省六市统一开展的“旅游互惠一卡通”活动,做好宣传推介,吸引外来游客。2010年,全县共接待游客216万人次,同比增长81%;旅游总收入2590万元,同比增长59%。 新农村建设异彩纷呈 近年来,安阳县按照“科学规划、合理布局、规模开发、集约用地、政府统筹、农民自愿、试点先行、梯次推进”的新农村建设思路,立足实际,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确定了“城镇发展带动型、多村一社区型、产业带动型、整体搬迁型、村企联建型、原址改造型”等六种模式,带动全县新农村建设进入了蓬勃发展的新阶段。 该县把加大环境整治、改善村容村貌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抓手,多措并举,强力推进,切实为群众营造干净、整洁、舒适的生活环境。大力开展了清洁厕所、治理垃圾、治理乱堆乱放,加强日常管理和维护、加强专业队伍建设、加强群众参与和监督的“一清两治三加强”活动,在全县推广“村收集,村填埋”垃圾处理模式,共建成农村垃圾中转站和垃圾填埋场423处、垃圾池962个、公厕166个。同时,该县通过招标的形式,统一为农村购置了保洁车960辆,在215个村建立了卫生长效管理机制,切实做到有制度、有队伍、有工具、工人工资有保障,使得农村脏乱差的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 为进一步提升全县新农村建设标准,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促进新农村社区建设快速发展,安阳县制定了土地及产权、税费减免、人口社会保障,财政扶持,信贷支持等方面的一系列优惠政策,通过政府推动、政策扶持、市场运用、以点带面,整体推进,加快了新农村社区建设的步伐。目前通过建设中心村,治理空心村,整体搬迁村,培育特色村,23个现代化农民住宅小区相继建成并陆续入住。环境优美、设施齐全、功能完善、管理有序的生活条件受到了广大农民的普遍欢迎,尤其是该县白璧镇的“多村一社区”建设模式,不仅节约了土地,还为企业发展腾出了空间,带动了农民增收,切实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指数。 “长风破浪总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安阳县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有着得天独厚的发展优势。我们相信乘着建设中原经济区的强劲东风,安阳县一定会实现有经济大县向经济强县的跨越,迎来更加辉煌灿烂的明天。 |
电话:13460955858|小黑屋|手机版|水冶信息港 www.shuiye.cc
( 豫ICP备11031638-1 )
豫公网安备:
41052202001219号
GMT+8, 2025-11-2 00:38 , Processed in 0.183750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