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296
- 注册时间
- 2015-8-10
- 最后登录
- 1970-1-1
- 在线时间
- 小时
- 记录
- 日志
- 精华
- 性别
- 保密
- 听众
- 收听
|
前言
60--70年代生人,小时候电扇电话都还没普及,连“电”都是不够普及的,晚上常停电,拎瓶子去合营门市打洋油是常事。停电时的光明来自于洋油灯,谁家有臭电灯就是有本事和奢侈的存在,没有洋油灯的都很向往那样的光明!更别说电视.电脑.智能手机了,那时候的家用电器就算手电筒 了。
唱戏和野电影不是常有的,所以是人山人海乱吵吵的大场面。除了大队的大喇叭就是“小喇叭开始广播了”。而最让人深刻的信息来源,多是河滩砖摞老树下,饭时横木十字儿前,一把荷叶扇,一碗井洼凉水,年长的讲故事人,一个个传说就在黄昏的时光里散开来,口口相传,定格了多少人的记忆,启蒙了多少人的童年!!!
值此国家宏扬国学历史文化,政府治理河患,水冶古镇修复之际,我勉力将水冶本土传说郭老专系列整理出来,供街坊乡亲重温!因原故事 中郭老专形象多不是正能量,今整理时植入了类似汉族阿凡提的感觉!想其后人应不见怪!!!
水冶兴于北魏,古称牵口冶,因铁矿近,水质硬,炼铁好,又地处山西,河南,河北三省交界枢纽,有银水冶之称!!!故地灵人杰.郭老专一说是明穆宗朱载后朝(1567--1572)年间的郭朴郭阁老,水冶北河坡有阁老湾,安阳有六尺仁义巷,因久不可考,算有牵强附会之嫌吧!传说也是年少轻狂之事,想来算是中举入仕前了,郭老专确有其人,祖居水冶东大街。
本系列故事因是传说,杜撰加工难免,可视为虚构,请勿对号入座!!!
况记忆久远,有不足之处,欢迎有识之士斧正完善!!!
李志刚
2018.5.26
第 一集 巧治纨绔
从前,有一石城,墙高两丈,五门五关,东南角有一魁星楼,青石城墙青石板路,路两旁商铺比邻,人口稠密,旗幡招展,商贾攒行!城外西岗南岗北岗相护,西南北三方又有水环绕,一条向东笔直的官道通到40里外的彰德府。此城即水冶!!!
这一天天气阳光明媚,人欢人闲各安其业,古城东西南北四大街交汇处的前街十字儿,一漂亮小媳妇手挽小包袱,自西向东而来,眉目不展,行色匆匆,但小脚走不快。小南街东边有一酒店,店里多是端鸟笼,有钱有闲的富二代,闲来无事,见色起意,意图调戏,争相吵嚷,说谁上谁去,又担心光天化日,路人百姓指责,踟蹰不前。
靠门口八仙桌边长条凳上坐一衣帽干净的喝茶小青年,看装束不是秀才也是书生,书生说话了:
“不用主动找话,我能让她先跟我说话,还不叫她急,还得让她笑!!”
“喷吧”!!
“吹牛不报税”
“来,来,来,你中你来,你要能让她先跟你说话,不急还笑,我输二两银的。”
“我也输二两”
“我也二两”
“好,做不到我也输你们二两银的”
年轻人说罢就起身拿起一个大锅盖,走到酒店门外煮烩面的大汤锅前,盖住锅,炉子中咽了根材火,然后站 在正当街中,等小媳妇过来。
一会儿,人快到跟前时,小青年对着正滚着的汤锅打拱作揖,嘴里喊着:
“老天爷呀,快甭鬻了, 我给你磕头了!!!”
本来就街不宽,人不少,他再当街一弯腰拱手,恰好拦住了小媳妇的去路,再嚷一嗓子,吓人一跳,小媳妇就是有急事也过不去了。汤锅的面汤本就滚着,这一盖一加火,不鬻才怪。只见小媳妇走到锅跟,揭盖儿放盖儿,从灶台上几摞碗中拿碗,再从旁边水缸中勺水续锅,又手垫抹布抽掉露在火外的半截材火,妥了,不鬻了。这才笑着对小青年说:
“光知道读书,怎简单的事还用磕头求神?哈哈---”
“唉呀,你可帮了忙了,咋谢你类?”
“小事,啥谢不谢类”,小媳妇转身就走。
“大姐甭急着走,你搓药类钱不是还不够吗?这儿有大善人捐银的。”
“你咋知道我搓药钱不够?”
“你手攥的纸是药方纸,愁眉不展是钱不多,行色匆匆是家里有人病了,东街下边是药铺。”
小青年说完走到二代子弟们跟前,抻手说:“愿赌服输。积德行善”,众人赌品不赖,银子付清。小青年把几两银的给到小媳妇手上,小媳妇咋好意思收?小青年说:
“这银的不是我类,是那几人输的,对他们都是小钱,对你是救命了钱,快办正事了吧!!!”
“那你叫啥名儿?”
“我姓郭,专治缺德!”
郭老专由此而来!!!
未完待续!!!!
|
上一篇:珠泉花园楼房下一篇:郭老专的传说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