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魂为根所系 ——马敬熙《马丕瑶与故乡蒋村八景的故事》 邓叶君(因病已故) 日前,家籍安阳县蒋村乡西蒋村七十六岁高龄的退休老干部马敬熙先生,精神焕发,兴致勃勃,把他的近作《马丕瑶与故乡蒋村八景的故事》文稿送给我,嘱我作序。因我曾任过县文化局局长,现又挂着“马氏庄园文化研究会”会长的“头衔”,又见马敬熙先生对家乡文化事业发展关心和厚爱之情之迫切,更重要的一点,我敬佩马敬熙老先生“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老当益壮的拼搏精神,尤敬马老敬爱故土的故乡情结的年轻的赤子之心。据了解,马老从洛阳河南柴油机厂退休后,不恋大城市的繁华,经常奔波在故里蒋村和村里的文化人修家谱,传道解惑授业,起早贪黑,辛辛苦苦,不知疲倦地做着文化方面的事情。于是,我欣然答应。 我捧起马老先生的大作细读,感慨颇多。一滴水可以见太阳。透过马敬熙老先生的文稿可以看出,表明了他对马丕瑶及马丕瑶的子女敬仰之情之深厚,也表明了蒋村人对马氏文化的进一步挖掘和弘扬的热诚态度。因此,作为我们从事文化工作的公务人员,首先应该感谢将村人。众人拾柴火焰高,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感谢蒋村的干部群众,包括在外工作像马敬熙老先生一样的同志,对马氏庄园的复兴、发展和壮大无私和积极的支持,尤其是对马氏庄园文化宣传的大力支 持。其次,期盼将村人。君住恒河头,我住恒河尾。同在蓝天下,共饮一河水。期盼蒋村的干部群众,尤其是有文化的同志,还应当一如既往地挥动大笔作锦绣文章,像马敬熙老先生一样写出更多、更好的与马氏文化、与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相关相连的文稿来。其三,祝福蒋村人。天下为公,立言立德,胜造七级浮屠。祝福蒋村的干部群众健康吉祥,幸福美满。面对强大的物质时代,永远坚守精神家园,让村中的先贤德泽后世,千秋万代光彩照人。我之所以对将村人,尤其是对西蒋村人分外的敬重,是因为在我的工作经历中与他们结下了不解之缘。 2006年和2007年整整两年时间,我与主管文物的副局长秦兴州同志,现在他是马氏庄园景区管委会主任,遵照县委、县政府的安排,几乎全身心的投入,抑或是倾全文化局之力,指挥、协调、参与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马氏庄园的修葺、装点。一个目标:要把这个中原大地绝无仅有的清末民初的九门相照、五脊六兽、独具风格的很大气的建筑标本,打造成安阳、河南乃至全国的一张“文化名片”,一部“文化代表作”,一处开放观光旅游的美丽胜景。而实现这个目标,需要两点,即“硬件”和“软件”必须过关。所谓硬件,就是修旧如旧,合理利用。复原庄园的本来面目,再现“原生态”。所谓“软件”,就是资料实证,准确对应。取得专家学者与百姓的共同认可,不能出现“硬伤”。如今,马氏庄园已成为了国家级4A景区,河南省纪委廉政教育基地,名副其实的海内外游客参观的名胜之处。 回首往事,打造“两件”的过程,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硬件”,我们得让它真正的“过硬”;“软件”,我们得保证它委实的“不软”。“两件”并驾齐驱,两全齐美,珠联璧合,相得益彰,才算成功。而西蒋村的不少干部群众,包括在外工作的人,也包括与马丕瑶一脉相承的后世之人,纷纷依据自己的所见所闻所历的独特优势,主动给我们提供了诸多宝贵意见和资料。这既算是雪中送炭,也算是锦上添花,对我们成功保护和开发马氏庄园景区奠定了坚实的、良好的基础。 其时,我和兴州同志也曾多次探讨马氏庄园的文化精髓,马氏庄园的原建造者头品顶戴、广西、广东巡抚、兵部侍郎、都察院右副都御史马丕瑶和他的子女马吉森、马吉樟、马青霞的共性与个性精神实质特色所在。正史资料与实物事例对照,我们得出结论:马氏共性精神实质是:乐善好施,爱国恤民。个性精神实质是:马丕瑶富民卫国,长子马吉森实业强国,次子马吉樟教育兴国,三女马青霞革命救国,马氏两代人生命不息,奋斗不止,把国家的强盛,民众的利益看得高于一切的伟大精神,至今也仍然令人肃然起敬,值得弘扬光大。爱国主义是贯穿马氏家族的一条红线,民生主义是照在马氏家族的一道光芒。那么,马氏两代人闪光的爱国主义,为人民献身的精神来源于何处,或者说他们的崇高境界和高尚行为的根在何处。根之地,是最纯洁、最纯正、最纯美的发生地,根也是人生理念、理想、理智的发源地,根之所在,心之所在,魂之所在,精神之所在。现在马敬熙老先生帮我们找到了,马丕瑶和他的子女非同凡响的“国魂”,中华魂的根就系在故乡蒋村这片圣土福地上。马敬熙比马丕瑶小四辈,老爷爷与马丕瑶是邻居,也是穿开裆裤时的好伙伴。马丕瑶31岁中进士踏入仕途,此前一直与蒋村的父老乡亲年复一年过着共同的耕读生活,与村中的百姓结下牢不可破的深情厚谊。马丕瑶的平民思想,忧患意识就源于故乡的田间地头上,来自于村民的油盐酱醋柴上。马敬熙老先生考证出来,也可以说事实上也是如此。由马丕瑶本人或者在他的倡导下,他的子女及乡亲们营建的“八景”,就是最好的证明。 这“八景”是:巡抚大院(马氏庄园当时叫巡抚大院,马氏庄园是文化部门命名的)、马氏义庄、玄武庙、文昌阁、荡萍桥、广济渠、菩萨庙、水上磨坊。其中巡抚大院、文昌阁、玄武庙、马氏祠堂义庄还原址原味地挺立在蒋村的境内,荡萍桥、广济渠、菩萨庙、水上磨坊虽然没了原貌,但这些造福于民众的工程遗址遗迹也尚在。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江山留胜迹,吾辈复登临。”马丕瑶运作操劳建设的故乡的八景,他没想到,正像蚕在吐丝的时候没想到会吐出一条丝绸之路一样,尤其是现存完整的四景,均已成为公众的、令人赏心悦目的、价值连城的文化遗产。马丕瑶和他的子女为乡亲、为民众、为国家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啊。 爱乡亲、爱民众、爱国家是三位一体神圣不可分割的精神链条,如火车道、火车皮、火车头三位一体不可分割的紧密相系,这三位一体的精神链条形成合力,就是民重君轻。穷则独善其身,富则兼济天下。或者就是人生以天下为己任的力量源泉。马氏的魂为根所系,马丕瑶和他的子女的爱国恤民的境界闪光点、灵魂精神就在他们的根————故乡百姓的相互流传中,就在家门前田野的沃土中扎得深深的啊。 不出英雄人物的地方是可悲的,有了英雄人物不热爱不彰显也是可悲的。我们在仰慕马丕瑶和他的子女伟大的精神时,也应该不忘仰慕不辞劳苦,挖掘和宣传蒋村八景的文化人马敬熙老先生。马敬熙老人的根也扎在故土啊。 是为序。
2010年12月6日记于安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