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 登录
水冶信息港 返回首页

哈哈镜的个人空间 https://shuiye.cc/?2472 [收藏] [复制] [RSS]

日志

小城故事之二:哭泣的珍珠泉!干渴了两年多时间的珍珠泉终于有了一丝醒意

热度 5已有 2246 次阅读2011-9-27 14:02

 渴疯了的酷夏前脚刚走,秋雨便湿透了水冶小城。我再一次回来打量,打量这个连续四年蝉联河南省明星镇的第二故乡。先前的灰暗与单调,似乎一夜之间全然消失。没有见过的步行街.商业街!角角落落里完整地流出水意,细雨飘过的水冶,搂着如烟的薄雾,朦胧着,似梦幻中仙女般美的令人侧目。水冶如果真是一个娥娜多姿的仙女。那么,坐落在坡头西侧的珍珠泉,就是仙女头饰上镶嵌的一颗蓝宝石。解读水冶:“要金山、要银山、更要緑水青山”老水冶人世世代代呵护着心目中的圣水。

      赶到古镇水冶的这个中午因为下雨所以屋子里格外的昏暗,又因为是雨天,所以从窗外传进来不间断的车流声又格外的嘈杂。往窗外看,天色灰闷闷一片,把目光收回来,屋子里又是冷清清一个人。当时自以为自己是个外乡人,关于去留并不在意,而此刻这番情景倒让人十分怀念起来。

庭院里两棵槐树,时节正好入秋,于是清凉一秋,其性情自不必说,三年前回老部队到过水冶,其时正值隆冬季节,也只好见好就收,大多的时候都是以拍照为主。有人问我是不是剧组过来取景的,我只说不是。水冶方言难听懂,除了听他问我是否取景还依稀听他告诉我顾长卫的《孔雀》就在此拍摄。这我早就知道,没去的时候朋友就告诉我了。

据《水冶志》记载,水冶镇的发轫与得名,源于南北朝。公元552年,北魏尚书仆射高隆之在水冶建炉炼铁,制造兵器和农具,初名“牵口冶”,后以引水鼓炉,冶铁造器,故改名“水冶”。金代曾改水冶镇为辅岩县城,明代恢复水冶镇旧名,清代因看重珍珠泉之风景,一度改名为珠溪镇,后恢复旧名至今。

不论珠溪或水冶,皆因水得名,而此水则是珍珠泉,因此可以毫不含糊地说珍珠泉以及珍珠河乃是古镇命脉之所系。三年前我去珍珠泉,拔剑池碧水一潭,清澈见底,从水底青荇间冒出一串一串的气泡,被碧幽幽地池底一衬恰似一串串的珍珠。拔剑池旁有七八株古柏,从树上的古树标示牌可知每棵树都又1500年以上树龄。其中一颗歪歪地倾倒在池边,另有两棵携手长在一起,像故宫的夫妻树,此树虽没有故宫那棵出名,却比它大出好几圈去。不过仔细想想也难怪,北京作为都城的历史才几百年,而安阳乃至整个河南的历史却贯穿了整个中华的文明史,抑或当年古人手植这几株树的时候,北京还不过是那个发配犯人的幽州而已,可惜历史更迭后来者居上。

电影《孔雀》中张静初扮演的姐姐当伞兵的梦想破灭,在桥上扔瓶子那个镜头,是在珍珠河上拍的。三年前去的时候还看见冬季妇女在河边洗衣服,其时树木凋零,除了一湾清水依旧却看不到电影镜头里那丰富的绿色,故而默言安慰我说下回再看。三年后我正好是初秋时节去看,然而河水已枯竭,拔剑池臭水一潭,其余几眼泉已枯竭。朋友说当地企业破坏了地下水,破坏了古镇的命脉,当年日本鬼子在这里探测出丰富的煤矿但因考虑到珍珠泉都没有开发,今人却利欲所趋破坏了自己的命脉。我不知该如何说,古镇因为大多数人搬去新城,老城的房子无人看管自生自灭,一脉清泉短短三年时间就遭破坏,流淌在记忆里。我们所处的这样一个时代,老祖先流传几千年留给我们太多的东西我们都视其为糟粕,更何况一眼泉,一条河。

留在水冶的时间久了,坐在车上听到有老太太说:“中国的首都北京都没有水冶富……”这话让我们唏嘘不已。我采访查过资料,关于水冶镇经济的一大串数字,着实说明它的的经济发达与地理位置之优越。然而对于我,令我最关心的却是古镇的民居,文化,以及风物。上海再大也不过是十里洋场,崇洋媚外的繁华地,水冶再小他还依稀留有旧时风物,只是这风物日渐凋零,恐怕有一天也会消失在我们的记忆里。

活力珍珠泉01

活力珍珠泉02

渴疯了的珍珠泉

3

路过

雷人
1

握手
1

鲜花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5 人)

全部作者的其他最新日志

发表评论 评论 (4 个评论)

回复 老城墙 2011-10-1 12:04
     大家一起救救它
回复 苹果树 2011-10-15 16:19
  
回复 安阳科士威 2011-10-18 21:52
大家的珍珠泉
回复 天明的你还爱我 2011-10-20 10:55
千年的历史  不能毁在我们这一代

电话:13460955858|小黑屋|手机版|水冶信息港 www.shuiye.cc ( 豫ICP备11031638-1 )
豫公网安备:41052202001219号

GMT+8, 2025-11-3 06:42 , Processed in 0.902452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