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296
- 注册时间
- 2015-8-10
- 最后登录
- 1970-1-1
- 在线时间
- 小时
- 记录
- 日志
- 精华
- 性别
- 保密
- 听众
- 收听
|
第四集 绕骂店伙
(解读正在消失的古城水冶)
水冶古城有一条最短的街,长约十丈.郭老专的故事也都短,这个故事最短却和最窄的一条街有关!
最窄的这条街的由来得从古城的战略意义说起:
1.为什么离彰德府又近,水冶也不是县城,周围那么多镇子而水冶筑两丈高的石城?为啥不用砖?
2.确切的说还是三座城?谁出钱筑城?
3.瓮城在哪儿?为什么有三门圈?
4.为什么是五个城门?
5.为什么有七里沟和九里沟?
6.为什么水冶的街道都不是直通的?(小南街和小北街例外)
7.为什么街道名称有大必有小?两两并行?
8.为什么后院都相通只有矮墙隔界?
中国历史上入主中原的马背民族有三:鲜卑建北魏,蒙古建元,满族建清。抵御胡人的防线也有三:长城,彰河,长江。中原地带的黄河宽浅流缓,冬天易冻,而彰河宽深流急,舟桥难制足以为屏障,河南河北也是以彰河划分的!打仗要用兵器,兵器来自兵器厂,兵器铁制肯定重,量还大,离前线又不能太远,还要防备敌人掠夺。自古盐铁官营,也只有官家才有钱建城,保护重要的东西才值得投资筑城。平遥城保的是银子,水冶保的是武器!!!烧砖费事费时还不如石硬,石头在水冶算就近取材,合适!!筑方城一座,西面山谷泄水流到西门外,一分为二出南北,南水护南城向东直到固现河约九里,为九里沟;北水绕北城和阜城向东至彰德府;而东城门往小东门的路是不通的,从城墙根到固现河是一条沟,城占了两里,到固现河是七里,故名七里沟。九里沟南岸建有一护城,两岸之间一木桥相连,名天桥,过桥向南是天桥街,街南头是一大水坑,坑大百余亩,坑东头和九里沟相通,坑的北岸用青石垒甃有4-5米高,沿岸向东成宽几米的路,向东百余米有三门圈,东西两门对通,一门向北通离城街。此为护城!(也是瓮城)。出小东门一展正东通阜城。
当骑马的敌人从东来了,城东南角魁星(高)楼上的观敌兵鸣警,因为官道不正对东门,顺城街也设计的不正对东门,两马队收不住势都往北拐,马就纵向变横向,北边是七里沟,不通。两队人马鬻到一起,东城墙上投或射,横马目标大,这是瓮城的道理。另一路骑兵向西冲到三门圈从东口杀入,守兵开东口闭北门,敌兵以为进城了,顺路向西,被路北房上的守兵投石射箭,也是攻击横马,人慌马惊掉到南面坑里了,上都上不来,有冲过去 的还得右拐入天桥街,被其它伏兵解决。如敌兵势大,守兵一路从天桥退,毁桥;另一路守兵堵胡同(天桥街中间向西)从抽斗街退,入南门。敌兵只能从东攻城,人手展不开。晚上安营,阜城兵从东包抄,护城兵从右包抄,城中军出,战局利胜。如城破,敌骑兵一路向西,一路左拐进东马道再右拐上南城墙,而进盐店街的会不通,因为盐店街的圈是可两边堵门的。南城墙守兵从小南街和大南街往北退,出北门到北河坡漫水桥,上运兵器的船走水路退往阜城或彰德府。(北河两岸包括河底都是青石甃的,猜测是小运河)别的守兵从后街出小东门退往阜城,小东门也是两边门,而北祠堂胡同和南祠堂胡同是两条伏兵巷,可守可断后。
街道两两并行是便于一路堵了还有一路,大南街小南街,大北街小北街,前街(东大街)后街(东北街),大西街毛家巷(小西街),东马道西马道。守兵也能抄近路,街与街不照是为了让马不能跑开就得勒马扭头,也是城小路短不让人看通透便于隐蔽;而茅坑是最后的防线:各个后院是相通的(便于抄近路攻击或撤退),又多是小胡同,拐弯还多,守兵前头跳过矮墙马上蹲下,听追兵马蹄声近,把手抓的茅坑岸上的蒙屎用的活土,突然一扬,不迷人眼也迷马眼,不迷眼也吓人马一惊,惊慌间会掉入茅坑,可建功。(只限追兵少时用)
最窄的街就是西马道!仅容一马过,是不能调头的单行道,进入的骑兵只能被街两边门楼里的守兵屠杀,死了马都不倒!
就这样的街口有一家染布行,行里的伙计天天接触颜料,手脚黑紫烂红,来的客户多是大姑娘小媳妇,婶的大娘,就有伙计趁掌柜不在时,说话贱里贱气,动手动脚,那时候女的受这调戏后顾及名节多忍气吞声;过天桥去南边不想绕路的人都走西马道,这些伙计仗着人多,又把着路口,所以伙计也经常犯贱。
这一天快起吧晌了,天也热,一个身材不赖的小闺女从西马道匆匆路过,伙计们儿正是工闲,就拦着了,:
“妹的,甭慌走,慌啥类?”用手扯住了袖的。
“俺姨家儿牲口有了病了,叫我去叫兽医了。”
“啥病,哥就会把脉”。
“那牲口青蹄的黑爪的,蹄的爪儿乱动,要不得砍了,要不得扎针。”
说话间那伙计顺势摸住了姑娘的手。并握了起来,突然跟蝎的扎了一下一样,手甩开了,目露惊讶。别的伙计说:
“不中不中,光叫他摸,我也得摸。”
“甭,甭,---”小闺女躲着,手还是躲不过男的,但只要谁握谁疼。
然后小闺女走了。走没多远,一小媳妇拦住了她:“小妹的,你咋过来的?”
小闺女一笑:“我教你一法儿,你把这个花椒硌针尖底用唾沫粘到手心,谁摸扎谁。”说着递过去一个硌针尖。“你到马道那一边了再给了另一个人。”
一后晌伙计们没少挨扎,真成了生病的牲口:青蹄的黑爪挨针扎。
“少爷,你这法真管用。”丫鬟开心地对郭老专说。
“多给几个人说说,让更多人知道。”
后来知道的人多了,伙计们再也不敢了。
|
上一篇:郭老专的传说.3下一篇:郭老专的传说.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