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12645
- 注册时间
- 2011-8-3
- 最后登录
- 1970-1-1
- 在线时间
- 小时
- 记录
- 日志
- 精华
- 性别
- 保密
- 听众
- 收听
|
□ 郑 茜
2月1日,中央“一号文件”正式发布。文件明确指出,实现农业持续稳定发展、长期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根本出路在科技。在乍暖还寒的早春时节,“一号文件”送来一股和煦的春风。
进入新世纪以来,国家连续发布了九个“一号文件”,加大了对“三农”工作的投入,农业基础设施得到了很大的改善,然而,笔者在农村走访时发现,现代农业仍不发达,科技兴农的成效并不显著。细究原因,笔者认为主要存在两个问题。
一是农民科学种养水平低。随着“打工潮”的出现,大量青壮年劳力到城市打工,土地大多由老人耕种,一项调查显示,目前我国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平均年龄在50岁以上,“老人农业”现象已成为困扰中国农业发展的现实问题。老人由于文化科技素质较低,大多只能靠老经验种田,农业生产新技术、新设备推广难。
二是农业科技人才短缺。如今,农业院校毕业的大学生,学农离农之风愈演愈烈。笔者的一个同学曾就读于河南农业大学,这位同学如今是某县政府办公室的一位公务员,他告诉笔者,很多农校的大学生毕业后,真正从事农业工作的只占少数,他们或倾向于找一份体面的行政工作,或者倾向于找一份推销种子、化肥的工作。
农业院校的毕业生学农却离农的现象背后,是我国农技人员收入不高的现实。值得庆幸的是,今年的“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实现“一个覆盖”,即乡镇农技人员工资待遇要与当地事业单位的平均收入相衔接。
对于长期活跃在一线的农技推广人员,“一个覆盖”的提出,犹如一针强心剂,让广大农技人员备受鼓舞,激动不已;它也如一颗“定心丸”,坚定了农技人员扎根农村、服务“三农”的决心和信心。希望各级各有关部门抓住这个契机,迅速行动起来,认真贯彻落实“一号文件”,这样,农业科技的春天一定会早点到来。
摘自安阳日报新农村
农业大国需要这样的政策! |
上一篇:林州的无人售卖豆腐摊下一篇:自带烟灰缸,很牛掰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