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2073
- 注册时间
- 2011-10-23
- 最后登录
- 1970-1-1
- 在线时间
- 小时
- 记录
- 日志
- 精华
- 性别
- 保密
- 听众
- 收听
|
2012年05月18日 08:53:24
来源:】

5月15日,广东省湛江市中级法院在广州铁路运输中级法院开庭审理了茂名市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朱育英涉嫌受贿、行贿一案。据指控,朱育英在担任信宜市委书记兼该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期间,在信宜市属干部提拔、交流、换届任用以及工程发包、支付工程款等事项中,涉嫌受贿人民币1300多万多元,港币300多万元,美元20多万元。朱育英事后表示,“人错了就是错了,我是一个硬汉,以后要出一本书,把自己的经历写出来,警戒后来人不要再犯同样的错误。”(5月16日《广州日报》)
作为一名从基层干起、一步步走上来、最终修成市人大副主任“正果”的朱育英来说,在越往上路越窄的官场“独木桥”中能达到副厅级高位,获得前呼后拥、众星捧月的待遇实属不易。但作为一名手握选人用人重权的“父母官”,滥用公权公然买官卖官、贪污受贿1700多万元,让本可全身而退、安享晚年的自己因“出事”而沦为阶下囚,这也是必然的归宿。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朱育英的悲惨结局完全是咎由自取,虽让人惋惜却不值得同情。然而,反观朱育英“出事”过程,特别是对其“曾经也很廉洁,也是一条硬汉”之语让人深思。那么,为何一个自称“硬汉”的官员,在面对金钱诱惑时却不能“一硬到底”,最终晚节不保、锒铛入狱呢?这其中有何缘由?
笔者认为,其中原因主要有两个。首先是自身的贪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从朱育英2006年开始收一点红包的心里忐忑、到后来接收提拔干部送钱的心安理得、再到最后收钱后如病在身而心存侥幸,可谓真实再现了腐败中“河边湿鞋”、“脱鞋”直至最后“溺水而亡”的渐进过程。应该说,这其中有着很多脱身而出、悬崖勒马的机会,但由于其利令智昏、欲望膨胀,最终因贪欲泛滥而正验证了一句古语:“天作孽犹可活,自作孽不可活。”
其次是监督机制的缺失。权力不受监督必然产生腐败,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这是一个简单的常识,这几乎是一句“正确的废话”。在当前社会环境中,朱育英作为县区的“一把手”,毫无疑问地是县区权力的“核心”,对所管干部的升迁留转拥有生杀大权,这也是让其成为众多官员乃至有特殊需求群体刻意交好乃至巴结的“香饽饽”。同时,作为同级乃至上一级的纪委、监察、司法、人大等监督机构,由于其所处的特殊地位和扮演的特定角色,导致在对其相应的监管中面临着上面管不着、中间管不了、下面不能管的尴尬状态。
那么,该如何才能让“硬汉”官员“一硬到底”呢?笔者认为,可以“双管齐下”加以推进。首先,严格自律是“一硬到底”的底气。古人云,自胜者强。领导干部最高的智慧和最高的德行莫过于战胜自己。只有控制住自己的贪欲,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常去非分之念,常修为官之德,才能永葆自己纯洁的本色,一尘不染、白袍常新。其次,有效的监督是“一硬到底”的保障。现代政治的实践表明,对掌权者最有效的监督是日常监督,而日常监督必须来自同级的权力制衡。通过制度创新,让县区范围内的官员、司法系统、新闻系统及民众等拥有真正独立于县委书记的监督力量,让他们能在制度保障下行使自己的独立监督权利。或许,这才是拯救“硬汉”官员、让其“一硬到底”的出路。(卢江祖)
那些心里有鬼的人,总是色厉内荏
|
上一篇:郑州外国语279名学生被提前录取 49人考上世界名校下一篇:山东民企自办电厂向居民供电被指违法 电价比国家电网低1
|